行業動態
1、中國橡膠制品行業遭遇寒冬
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對輪胎、力車胎、膠管膠帶、橡膠制品、膠鞋、乳膠、炭黑、廢橡膠綜合利用、橡膠機械模具、橡膠助劑、骨架材料11個分會(專業委員會)384家重點會員企業的統計(本文數據均為協會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橡膠行業主要經濟運行指標增速呈現緩慢回落態勢,現價工業總產值出現負增長,銷售收入、出口交貨值基本零增長,行業效益增長出現較大幅度回落。
2016-2018年各項指標從整體上都是呈現增長趨勢,截止到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橡膠制品現價工業總產值為2679.9億元,較2018年同期下降1.8%;銷售收入為256.8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1.4%;出口交貨值為859.1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0.8%。
注:2017年總產值增速為11.2%。
2、2019年世界輪胎75強中中國大陸占29家
2019年9月,美國《輪胎商業》正式發布了2019年度全球輪胎75強排行榜。中國輪胎行業正面臨大而不強、集中度低的現狀。近年來,中國進入到top75榜單的輪胎生產企業數量持續增長,2013年全球Top75輪胎生產企業中,中國企業個數27個。從整體上來看,2013-2019年中國全球TOP75輪胎企業中中國企業個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17-2019年雖然無明顯增加,但是從數量上來看,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
2019年在前75強中,中國大陸占29家,中國臺灣5家,印度7家,美國5家,日本4家,韓國及泰國各3家,意大利、巴基斯坦、俄羅斯、越南及土耳其各2家,此外法國、德國、新加坡、芬蘭、白俄羅斯、荷蘭、瑞典、阿根廷及印度尼西亞分別占有1席。
輪胎是在各種車輛或機械上裝配的接地滾動的圓環形彈性橡膠制品。通常安裝在金屬輪輞上,能支承車身,緩沖外界沖擊,實現與路面的接觸并保證車輛的行駛性能。
輪胎作為汽車的重要零部件,是發展汽車產業的基礎。作為汽車產業重要配套產業的輪胎行業,與我國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國輪胎工業實現快速增長,自2006年以來穩居世界輪胎生產國和橡膠消費國,輪胎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隨著中國交通運輸、汽車機械等產業的不斷發展,輪胎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望繼續提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2019年中國橡膠輪胎外胎產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19年只有8.4億條,較上年同比上升3.2%。但是,2018年中國橡膠輪胎外胎產量下降幅度高達11.9%,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國汽車公司近兩年發展受阻,導致對上游輪胎需求量有所減少,因此輪胎廠家減少了輪胎外胎的生產量。
3、輪胎下游需求增速下滑 替代市場空間依然可觀
輪胎的下游需求來源于兩個方面:新車新增需求(對應配套胎市場),舊車更換需求(對應替換胎市場)。需求系數方面,配套市場雖然單車需求量較大,但受逐漸增長的汽車保有量規模以及替換市場單車年均穩定的替換需求,目前輪胎下游整體以仍替換市場為主。據調查數據統計,目前下游主要以替換市場為主,約占輪胎銷售總額的75%;配套市場約占25%。
據公安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機動車及汽車保有量呈現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中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8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2.6億輛,同比2018年(扣除報廢注銷量)增長了8.83%。其中,2019年中國載客汽車保有量達2.25億輛,小型載客汽車保有量達2.21億輛,同比2018年增長9.37%,占載客汽車總量的98.19%,其中私家車(私人小微型載客汽車)持續快速增長,2019年首次突破2億輛,私家車保有量達到2.07億輛。
注:2013年保有量增速為13.2%。
隨著保有量規模的逐漸增長,增速則有所下滑。綜合來看,相對于全球保有量3.5%~4%的年增速,國內汽車保有量市場增速顯著高于國外市場。因此,國內的輪胎替換市場也為眾多輪胎生產企業貢獻了可觀的市場需求空間。